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教学团队建设>>正文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教学团队”(省级在建)简介
2016-10-21 09:54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教学团队”(省级在建)简介

 

一、团队的发展沿革

肇庆学院会计学教学团队主要由会计学系从事会计学专业教学的教师组成。会计学专业在我校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88年就已设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会计学科已发展成为学校的重点学科,会计学专业在2011年成为学校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更是成为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会计学科及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积累和整合、优化和重构,培养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会计学教学团队,于2009年被评定为学校的优秀教学团队,团队中有两名教师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多人次获得校十佳教师称号,三人被评为肇庆市优秀教师,两人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团队所负责的《会计学原理》是省级精品课程,《中级财务会计》和《管理学》等三门课程是校级在建精品课程。团队以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建设平台,以省级精品课程《会计学原理》以及《中级财务会计》等系列校级精品课程为龙头,形成了以《会计学原理》课程为主体,涵盖中级财务会计、管理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计算机会计原理与实务等为内容的系列课程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会计人才。

二、团队的主要特点

1.合理的团队结构

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0名。从职称结构看,教授3人(硕士生导师)、副教授5人、讲师2人;从年龄结构看,51岁2人,44~46岁6人,39~40岁2人;从学历结构看,博士2人,硕士5人,学士3 人。教学团队成员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发展目标明确,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长期的团队合作中形成了一种和谐、民主、团结的工作环境,建立起了稳定的教学骨干梯队。团队中既有以学术带头人刘玉勋教授、丁孝智教授等为代表的教学骨干力量,还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所代表的教学发展力量,形成多学科交叉渗透、人才互补的良好格局。

2.雄厚的团队实力

团队带头人刘玉勋教授系南粤优秀教师、肇庆市优秀教师、肇庆市爱岗敬业奉献模范、肇庆市拔尖人才、肇庆学院教学名师、会计学重点学科负责人、会计学科学术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先后3次获肇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3次获肇庆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1次获肇庆学院科研立项奖一等奖,2次获肇庆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多次被评为肇庆学院课堂教学质量十佳教师,多次获学校学科建设奖,1次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刘玉勋教授作为校会计学科学术带头人,已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评论》、《当代经济研究》、《经济管理》等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持和完成省级科研课题3项;作为校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主持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建设工作,主持广东省精品课程《会计学原理》建设工作,并出版规划教材《会计学原理》,主持肇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工商管理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主持肇庆学院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基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会计学专业教学能力培养方式和方法研究”,主持肇庆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控制体系研究——以经管类专业为例”。近几年进行了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为根本目标,以培养学生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获取管理信息的能力为课程目标,以课堂精讲、强化学生上机操作、案例模拟实战为基本教学模式,同时进行了考试形式的改革,采用上机操作的考试模式来测量学生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管理会计信息处理能力的水平,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尝试,所确立的管理会计教学目标、教学纲要、教学模式、考试形式,具有创新性,教学效果良好,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受到了学生的好评。讲授会计制度设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人力资本会计、管理会计、资产定价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本定价等7门课程,近5年学生评教成绩本单位综合排名第三。

团队成员丁孝智教授为南粤优秀教师、肇庆学院教学名师、肇庆市优秀人才、肇庆市劳动模范、肇庆市优秀教师、肇庆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先后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各1项,3次获得肇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获肇庆市科研成果二等奖,2次获得肇庆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获得教学二等奖,还曾多次获得校级教学和科研奖励及荣誉。近年,丁孝智教授先后在《中国软科学》、《光明日报》、《科研管理》、《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评论》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4部,主持和完成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许多成果引起学界同行的好评,多篇论文被权威索引摘录或转载,主编的《破解十大难题:德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2007年调研报告)受到黄华华省长的批示和称赞,并被评为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广东省社科联成立50周年“十大优秀决策咨询成果奖”。丁孝智教授十分重视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出用“研究型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并付诸其教学实践。他将理论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承担的多门课程教学质量深受学生好评,曾4次被评为“课堂教学质量十佳教师”。丁孝智教授重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重视将科研、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开展教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理论创新,用扎实的学术功底提高教学水平。倡导用“产学研”培养师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他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以肇庆学院为例》中,率先提出“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概念。

盛革教授系肇庆学院创新科研团队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先后获肇庆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肇庆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盛革教授主持完成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一般项目1项,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1项,参与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合著1部;在学术期刊《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科研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经济管理》、《改革》、《外国经济与管理》以及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邓孙棠副教授为肇庆学院会计学科学术带头人,先后获肇庆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获肇庆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会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3篇,主持厅级科研课题2项。

周丽副教授肇庆学院“优秀教学骨干”,先后获广东省社会科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广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广东省社科联“十大优秀决策咨询成果奖”、肇庆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肇庆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肇庆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各一项,先后获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肇庆市“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肇庆学院“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肇庆学院“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肇庆学院“科研十佳”、肇庆学院“课堂教学质量十佳”等荣誉称号,在《中国流通经济》、《开发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华东经济管理》、《商业时代》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0余部。

张永雄副教授先后获肇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香港潮属社团总会肇庆学院科研奖二等奖、肇庆学院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肇庆学院计算机教育软件大奖赛三等奖各1项,先后在《会计研究》、《财会月刊》、《财会通讯》、《中国管理信息化》、《开发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厅级科研课题多项,参与多项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

李运华老师为肇庆学院“青年优秀教学骨干”,先后获肇庆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肇庆学院成人教育教学优秀奖,在《法制与社会》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此外,团队成员蔡芝儿副教授、谢筠副教授、杨敏讲师等科研及教学新秀,科研成果丰硕,在《税务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教学效果显著,学生评教结果居于学院前列。

3.显著的教改成果

会计学现为肇庆学院重点学科;会计学专业为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也是肇庆学院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建成一个“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基地(省级基地)”;《会计学原理》为省级精品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管理学》等三门课程为校级在建精品课程;出版《会计学原理》等规划教材6部,其中1部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课题4项,主持“基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会计学专业教学能力培养方式和方法研究”、“工商管理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等肇庆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十多项,在《高教探索》等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多篇。

4.突出的科研能力

本教学团队长期以来坚持以科研促发展,以科研促教学的方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团队成员科研能力突出、成果丰硕,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税务研究》、《中国软科学》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复印和摘录;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项,主持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等科研项目23项,出版专著8部。研究成果受到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重视,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5.广泛的社会影响

团队建设的广东省精品课程《会计学原理》在全省同类课程中具有示范性;编写的《会计学原理》等教材被普遍选用;教改成果和教学研究成果应用推广价值高。本教学团队教授出的本科生年平均人数100多人,学生毕业后工作在沿海城市的约为75%,外资企业的约为10%,在国有企业的约占30%。沿海城市,特别是广州和深圳对肇庆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评价很高。

三、团队的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及成效

团队主要承担本科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税务会计》、《会计模拟实验》、《计算机会计原理与实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系列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经管类本科各专业《会计学原理》、《管理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学科基础课的教学任务。每学年本科授课班级超过30个班次,共计约1200余人次。教学要件齐备,课程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教案、案例库、习题库、考题库、自学指导、电子课件、课程网站、实践教学环节等。

团队在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等方面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目前已经显著成效。

1.在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方面

(1)优化专业核心课程群。以培养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基于中小企业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时考虑学生参加从业资格考试及职称考试的需要,重新了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兼顾实际工作和从业资格考试与职称考试需要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2)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刘玉勋教授的《会计学原理》为省级在建精品课程,丁孝智教授的《管理学》为校级精品课程,邓孙棠副教授的《中级财务会计》和周丽副教授的《市场营销学》为校级在建精品课程;同时积极开展《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主干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争取尽快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3)加强教材建设。现已出版由刘玉勋教授主编的《会计学原理》、丁孝智教授主编的《企业之魂》、周丽副教授主编的《新编市场营销实务》等教材,并已组织教师立项编写系列实验教材。同时,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教材的选用上,尽量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4)强化实操技能培养。在现有实训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旨在让学生掌握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技术方法课程。同时,在各门专业课中安排1/3的课时用于实验,以训练学生的相关操作技能。

(5)创建优质共享教学资源。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建立数字化共享教学资源。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主要包括课件库、教学视频库、试题库、案例库、学生优秀作业库等几个方面。制定教学资源数字化技术标准,搭建共享平台。

(6)推进开发校本特色课程。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配合教学方式改革,继续推进开发校本特色课程。例如,为了配合“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法改革,已经开发了由刘玉勋教授主讲的《人力资本定价》、《人力资本会计》两门课程;为了配合案例教学,自主开发由谢筠副教授主讲的《会计案例》等课程。

(7)将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纳入课程体系。将专业技术职称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纳入高校培养计划,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还可以评判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的符合程度。为此,建立了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考试相互协调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参考书等尽量与专业资格考试相互协调。

2.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

(1)强化案例课程教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开设综合案例课程,如《会计案例》等。在案例的选择上,针对我校学生毕业后多数就职于中小企业的情况,尽量选用中小企业的案例,并且更侧重本土案例的选用。

(2)继续推行研究性教学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针对所在专业的特点,探讨研究性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3)继续推行“开放讲台”。开放讲台就是将讲台适当让给学生,是研讨课的一种具体形式,也是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的一种具体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学生从客体变主体,学习行为从被动变主动,这是教学改革中的核心问题。

(4)推进导师制,促进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学生大学四年期间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明确的、相对固定的、连续性的和谐师生关系,构建起以学生为本,教师教书育人的新平台。

(5)推进论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支持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构建了一套有理论支撑,有实践基础,具有渐进性、阶段性训练特点的论文教学模式,形成了由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三个层次构成的论文写作体系。

(6)加强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培养创新能力。建立体现创新导向的教师工作评价和奖惩制度,把教师的教研、进修活动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工作绩效作为教师业绩评价和教师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营造开放式的人才集聚环境和具有活力的学术生态,激励教师成为创新的先行者,加快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

3.在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方面

(1)构建“四位一体”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所谓“四位一体”立体化实验体系是指由课程实验、验证性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及创新性(或设计性)实验组成的现代化实验教学平台,本科低年级学生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高年级学生以创新性实验为主。在“四位一体”实验的基础上,再利用社会调研、校外专业实习等辅助实践形式,就可以构筑立体化、多层次、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2)打造精良的实验教学队伍。在巩固和发展实验、实训课程的同时,加大了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重点抓好实验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学术骨干的培养工作。

(3)加强实验教材建设。目前正在编写和出版系统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强、又能体现实验教学改革成果的实验教材,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的需要,培养创新人才。

(4)建立“产学研”基地。目前已经以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实现学校向实际工作部门的延伸,使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得到不断完善。

(注:会计学教学团队于2014年6月获得省级教学团队立项。)

关闭窗口

 

Copyright  肇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主页